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

楊恩慈:如果,教育只是遮蓋問題的OK繃……

http://flipedu.parenting.com.tw/information-detail?id=2016
作者:楊恩慈(彰化縣三民國小校長)
圖片來源:親子天下/鄒保祥攝影
   
 
最近從學校電子公文系統中發現,本校的護理師已經成為開學以來(自九月一日至十月廿三日止)的「收文大戶」,光是「健康促進計畫」相關公文就有17份(佔了約1/4),相關會議就有11場,而且還要寫「行動研究」……
 
連學校的護理師也能寫行動研究,這真是臺灣的「學術奇蹟」啊!
當我進入臺灣健康促進學校網站仔細研究,才知道原來「健康促進計畫」到底在做什麼!
 
裡面列出的研討會、工作坊,要學校派員參加;線上問卷,要學校負責填寫;最可怕的是「行動研究」,要學校護理師(有衛生組長編制的學校就由組長負責)針對「視力保健」、「菸害防制」、「健康體位」、「用藥安全」、「口腔衛生」、「檳榔防制」等議題,任選一個來發展「教學模組」、寫出一篇「行動研究小論文」(大約五千字)。
 
而且,怕護理師不會寫行動研究,還用上了「教授帶研究生寫論文」的那套方法:給「論文模式」,分配進度,定期集合報告寫作狀況,確實掌握每篇行動研究的寫作進度,務必在期限內完成論文上傳網站。在全臺各校努力配合下,這個「臺灣健康促進學校」網站「內容豐富」、「成果豐碩」。
 
教育成為眾矢之的,所有問題一肩扛?
 
但是,要解決學生視力問題,不就是適當照明、讓眼睛適度休息、少用手機打線上遊戲?體位過重,那就多吃青菜少吃油炸、肉類,加上多運動;口腔衛生,就是養成正確刷牙習慣、定期給牙醫檢查……這些,還要耗費人力、浪費時間寫行動研究,才能知道這些方法有沒有效嗎?況且,學生的「視力」、「肥胖」問題,難道是學校造成的嗎?現在國小一年級新生剛入學就戴眼鏡的比例愈來愈高,那是誰的責任?
 
學校苦口婆心的勸學生的父母要讓已經「超重」的孩子多吃青菜、少喝含糖飲料、少吃油炸食物,但是家裡還是放任他不吃青菜,天天給他吃滷肉飯、鹽酥雞、可樂當水喝;在學校強迫他跑步,好不容易減下一兩公斤,但是一放暑假就立刻胖了五公斤回來,請問學校能怎麼辦?這是「健康促進計畫」可以解決的嗎?
 
如果,衛福部願意拿出「徵收二代健保」的魄力,由學校每年提報「超重」的學生名單給中央健保局,向這些學生家長每個月加收5%的「肥胖健保費」,而且5%、6%、7%……逐年增加,直到該位學生體位正常才停止徵收。這個方法應該比撰寫「行動研究」有效多了吧?至少,也能為這些未來「慢性病高危險群」事先存好健保費。
 
不只是健康促進計畫,只要社會發生重大事件、重大問題,教育立刻成為眾矢之的,被列入責備、檢討的對象,教育部也會立刻提出各種計畫要小學配合實施:
交通事故頻繁,要從小建立交通安全觀念;
自殺率日益升高,要從小實施生命教育;
家庭功能不彰,要從小實施家庭教育;
信用卡滋生還不出卡債的問題,要從小實施理財教育;
臺灣環境生態破壞日益嚴重,要從小實施環境教育;
吸毒問題無法解決,就在學校推動「紫錐花運動」,從小實施反毒教育……
 
這些計畫既已推出,經費、人力就年復一年的投注;沒有效果?那一定是學校執行不力,就修改推動的方法、成果繳交的形式、用評鑑、訪視的手段檢視學校是否落實。但是,教育部的長官們少有思考:「這些計畫,誰得利、誰受益?」
 
教育部的計畫,當然是「學生得利」,「學生受益」,這是無庸置疑的啊!然而,真是如此嗎?以「健康促進計畫」為例,做了這麼多行動研究,國小學生的視力真的改善了?體位過重的人數變少了?臺灣吸菸人口減少了?再檢視已經實施超過廿年的「交通安全計畫」(依據民國七十八年頒訂、民國九十一年修正的「學校及社會交通安全教育執行作業要點」),當年的小學生早已長大成人,交通事故的案件有因此降低嗎?各個國中小學實施的「交通安全計畫」有解決問題嗎?
 
或許有人會說,不是這些計畫立意不好,而是執行的不徹底。問題是:人心本來就是最難改變、最容易動搖的,若是人人都將小學老師的話視為圭臬、終身奉行不悖,則人人都成為堯舜了!
 
學校,不是所有教育的代理人
 
「從小扎根、打好基礎」這種思維,是教育部的緊箍咒,是其他部會的安慰劑。卻忘了:「影響孩子一生的,不只是學校教育,還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。」、「教育,如果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萬靈丹,那麼,為什麼要制定法律?」
 
教育部的長官們,你們有理想、有熱忱,但是也要有智慧認清一個事實:「學校,不是所有教育的代理人;學校教育,不是萬能。」
 
在此,並不是要替學校推卸責任,而是要大家正視學校教育的侷限性。政府各部會唯有擺脫對學校教育的依賴心,才能找出真正能夠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。教育部這些因應社會問題所提出的計畫,背後挹注的經費少則百萬、多則上千萬,背後需要耗費的學校人力、時間之多,更是難以估計。
 
這種無效計畫,立意再良善,也不過就像是小朋友貼在身上印有美麗圖案的「OK繃」,好看卻沒有治療效果,頂多只有心理安慰的作用。學校光是提升學生學習力、輔導學生偏差行為、應付家長無理要求已經夠忙了,請不要再要求學校花費時間去製作那些沒有作用的「OK繃」,試圖去遮蓋其他部會無力解決的社會問題,讓政府安慰自己「已經盡力了,我們已經從教育根本做起呢!」但是事實上,問題還是沒有解決,甚至可能日益惡化。
 
讓學校教育專心「顧本業」吧!國庫空虛,教育部的經費皆是民脂民膏,請花在讓學校真正有感、真正能改善學生學習的地方吧!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